忍者ブログ
Girls in Wonderland

Indica - Valoissa (2008)


Vanilla Ninja - Blue Tattoo (2005)


Two Of A Kind - ST (2007)


Inja - Erased (2007)


Linda Bengtzing - Vild & Galen (2008)


Agnes - When The Night Falls (2006)


Gåte - Iselilja (2004)


Kari Rueslatten - Other Peoples Stories (2005)


Cara Dillon - Hill Of The Thieves (2008)


Anneke - Pure Air (2009)


Hydrogyn - Bombshell (2006)


Codigo Eterno - ST (2008)


Meldrum - Blowin' Up The Machine (2007)


Aloha From Hell - No More Days To Waste (2009)


Liv Kristine - Enter My Religion (2006)


Ranetki - ST (2006)


LaFee - Ring Frei (2009)


Triinu - Now And Forever (2008)


Seo Moon Tak - Now Here (2003)


Crucified Barbara - Til Death Do Us Party (2009)


Hysterica - Metal War (2009)


Gallhammer - Ill Innocence (2008)


Lisa Miskovsky - ST (2001)


Hanging Doll - Reason & Madness (2009)


Kingfisher Sky - Hallway of Dreams (2007)


Nina & Kim - ST (2001)


陰陽座 - 鳳翼麟瞳 (2003)

Profile
HN:
Randy Liong
年齢:
42
性別:
男性
誕生日:
1982/09/28
職業:
Drummer
趣味:
80 is Life
Calendar
03 2025/04 05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Now Playing
林海峰 - Yes, I do! (2009)


My Fav Books

1.Naomi Klein - The Shock Doctrine: The Rise of Disaster Capitalism (2007)


2.Fareed Zakaria - The Post American World (2008)


3. Andrew Hoberek - The Twilight of the Middle Class: Post-World War II American Fiction and White-Collar Work (2005)


4.Paul Krugman - 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 (2008)


5.Thomas L. Friedman - Hot, Flat, and Crowded: Why We Need a Green Revolution, and How It Can Renew America (2008)


6.Noam Chomsky - Media Control: Th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of Propaganda (2003)


7.Stephen King - Hearts In Atlantis (1999)


8.Frederick Taylor- The Berlin Wall: A World Divided,1961-1989 (2007)


9.Donald S. Passman -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Music Business (2006)


10.David Kusek - The Future of Music: Manifesto for the Digital Music Revolution (2008)
New Comment
[11/05 J翼兒]
[08/25 Randy]
[08/14 メガネy太郎]
[08/01 お知らせ]
[06/29 アフロ++]
Search Blog
P R
90's vision will revisit so soon.
ADMIN | ENTRY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原本想講下某位我原本都幾尊敬,但而家極度鄙視一位友人(鄙視仲叫友人?)其荒謬心態及行為,不過諗諗下,算啦,佢都唔出聲,我都無必要出聲.

不過,我覺得做佢老婆,都真係幾慘.慘,唔係冇錢開飯果種慘,亦唔係另一半經常陪唔到佢果種慘,而係仲要包容天真既另一半週不時既幼稚行為同想法果一種慘.

見高拜,見低踩,就係呢D人.

你就一直的繼續做你喜歡的東西吧! No one will tellin' you you're wrong.
PR
"人工高不是問題,問題是支了那麼多人工,但就完全辦不了事之餘還要壞大事。換著我是老闆,第一個出手炒人。 一年省數千萬都話好少,無用;咁我哋小市民一年買三百六十五個包仔都只是六百零七百元,更加杯水車薪,幫個屁。
兩蚊個波羅油可以救市,但減千萬人工反而無用,香港的高官,你吹佢唔漲。總之,你(市民)吃包,我(官員)食鮑。"

----引用自"刁民日記"中"減薪推動菠蘿包經濟"中某讀者對日前曾俊華之回應


正,真係正.一直以來其實好多文章,好多學者都批評香港官員人工超高,甚於英美澳紐,但做事效率就反而係眾多地區最差(撇除貪污地方).

香港地,柒就係柒.

90年世界盃香港版既主題曲,除左比原版(原曲:UN'ESTATE ITALIANA,中文為"意大利之夏")正之外,當年譚校長把聲(加埋歌詞)係真係好正咖,而家一定聽唔到咁有質素既歌.


小學時無線日日追既動畫,實在太多,但當時有一套城堡變形既中世紀(?)勇者為題材既動畫實在令我印象極度深刻-----無錯,呢套就係當年香港超hit,但19年後今天變左cult片一套既"至尊勇者"!!!!
雖然當時矚目程度,的確比唔上"四驅小子"(我諗80's出生既,一定會對"皇帝","地平線","擇星者"唔會陌生掛?),但當時一套"聖機神軍"同"剛魔神軍"既城堡模形就真係令吾輩一群靚仔如痴如醉,因為果時我見過朋友有一幅聖機神軍既飛龍城堡,其製作真係精緻過"魔神英雄傳"果D魔神,尤其係我都估唔到佢模形居然會出埋正邪兩軍最勁大佬----帝皇城堡同魔神城堡,仲要係大件過變形金剛隻福特巨人,勁呀!!我10年前0岩0岩F5畢業係銅記糖街樓上玩具鋪已見炒價接近1皮,再過多10年後既今天,肯定唔止呢個價錢!
而多得我老死,先知而家youtube有得睇返當年呢套咁正既動畫(雖則仲未post哂,50話先post左36話),事不宜遲各位80's族人,are you ready??
家中有點小事,但終究還是解決了.

感激果位朋友相助,小弟一定會還這份人情的.

Poltergeist (1982)

鬼驅人,一套無人不曉既80's經典scared film三部曲,亦係一套我小學時候係明珠台睇(and驚)到有一排夜晚唔敢宵夜兼唔敢自己夜尿既驚嚇片...雖然套野整體上係冇凶兆(The Omen)果D睇到膽顫心驚,係由頭到尾都睇到個心up住up住;但"鬼驅人"就勝在係個別情節上真係異常驚嚇,你估佢唔到既位忽然加插一下超大聲死腔(呀,果個年代,應該叫做"鬼叫"...),係真係嚇得死人咖.

再者,呢套片除左橋段驚嚇(形響無數往後同類片種之發展),本身套戲既花絮(新聞?)亦都夠哂恐怖,成為80年代一大熱門話題,包括:

1.)戲中兩位女主角-----係"鬼驅人1"(即係呢集)演大女既Dominique Dunne,同一連三集都係演細女既Heather O'Rourke都先後死亡;前者82年拍完第一集後係寓所俾男朋友開槍打死,後者則拍完3集果年(88年)忽然因為壞血病導致心臟停頓死亡.兩個都死得有D突然....

2.)"鬼驅人2"入面演果位魔鬼牧師既演員Julian Beck,係套戲上畫前一年(85年)死於胃癌,但佢係接受左呢個角色演出之後先被診斷出有cancer....

3.)同樣,係"鬼驅人2"入面演藥師果位Will Sampson,係套戲上畫1年後(87年)因腎衰竭導致營養失調而死亡.

4.)於"鬼驅人"入面主角一家住既果一帶房屋,係94年一場地震中全數摧毀.

5.)演阿媽Diane既JoBeth Williams,係拍攝"鬼驅人"期間足足一年時間其寓所既掛畫經常歪斜,其後佢用相框釘死,但框架反而仲會扭曲到爛左.

6.)女主角Heather O'Rourke有份參與既84年動畫"Rainbow Brite",入面既其中一位女仔配音Judith Barsi,係Heather死後5個月多D亦都死亡,連埋佢阿媽俾佢發左癲既老豆斬死......

所以呢套鬼驅人係好多人心目中典型既"詛咒片"...但凡拍過,又或者同呢套戲有關既人,唔少一係死於非命,一係就係早死,非常邪門....


......唔知睇果個,會唔會都會出事呢??


Martika的成名曲Toy Soldiers,我想不必再多介紹了...在云云80年代一眾teenpop的女歌手之中最具實力的,除了Debbie Gibson之外,非Martika莫屬.只可惜,她們的光輝卻是短暫至極,當中還能夠生存至今兼且成名的,只餘下Kylie Minogue(已經是super star了現在)... ...是不是要自己搞一個80's girl teenpop的review呢?

 
Amoral,一隊原本我非常欣賞的一隊芬蘭的technical death,處女作"Wound Creation"那一種細密而複雜(兼具侵略性)的演奏技巧讓當時還是在聽power metal的我耳目一新,也是從"Wound Creation"開始我就改為聽extreme metal.去到2nd album "Decrowning",即使是變了較為直向,少了一點技巧的death thrash,我還是支持Amoral;不過,去到07年樂隊3rd "Reptile Ride"的時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曲風忽然間一下子由death metal變了power metal,他們的招牌riff沒有了,主音Niko更加由死腔變了類似metalcore的"拆聲",恍惚變成了另外一隊band,令我大失所望.....及後主音Niko離隊(我相信是他頂唔順而離隊),樂隊沉默了一年多之後,忽然在08年尾突然宣佈樂隊找了07年Finnish Idol冠軍的當紅炸子雞-----Ari Koivunen入隊!那時樂隊的myspace,更宣稱在新作中Ari除了會唱melodic的vocal line之外,還會重歸早期的death metal風格.

不過,待我聽完他們今年的頭炮single(現在芬蘭的音樂市場都可算勁了,連Eternal Tears of Sorrow, Kalmah那些melodic death原本不出single的都在今年狂出)"Year of The Suckerpunch",我就完全放棄......這跟Ari在玩自己的solo根本無分別,是一隊純正的power metal,已經跟death metal完全無關,只是背後樂隊變了Amoral罷了!

但為何會變成如斯模樣呢...?永遠是個迷...


我的愛band,芬蘭的Sturm und Drang翻玩了Iron Maiden後期名曲"Fear of the Dark"!
雖然整體表現確實是一般(唔夠dynamic...),不過,成隊band最大果位Andre(vocal, Gt)都係17歲(未夠...2月28日佢先至17),最細果位鼓手先0岩0岩15歲,你仲想點?

Cover Story: How To Save Your Newspaper

"時代"不同地區的版本在內容傳統上是基本一樣的,除非是有非常特別的專題.而今期的封面標題卻是跟歐亞版本完全不同,也深深的吸引了我:"如何拯救你(地區)的報紙."

這個題目,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topic.報紙的面世,若要追溯歷史,已經耐得不曉得在何時何月何日"出土";而曾幾何時,報紙,是一門非常可觀的行業,以70年代初最為蓬勃,你看看不論是老牌子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等,憑藉他們高質素的訪問,專欄;到一些突發新聞及獨家新聞的準確性及真實性等,這一切一切都成為了他們在那時築起了自己新聞帝國不可或缺的成功基石.

但可惜時移勢易,隨著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電子新聞已經是現代21世紀日常生活一部份,在網上看到的,或許比你買一份報紙還要多.而這些,跟一份報紙的質量如何,根本扯不上關係.正是因為如此,新聞業才會一落千仗,甚至可以說是"危在旦夕".

而碰巧在香港,李先知在2月10號明報的一篇文章清楚地說明現今新聞業的苦況.原本我是想再此加插自己個人觀點,不過看畢李先生的文筆,覺得他已經要說出我想說的要點了(而且他的文章絕對比我好幾百倍),我想,我還是不要獻醜好了!


衰退科技夾擊 新聞業恐變公益事業
李先知

未知大家近月來有否留意香港報章差不多毫無例外地薄了很多。有些已由去年初每天動輒出版三四十張紙,降至近日的十來張。有些更慘不忍睹,十張都不到。由於一份報章每天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穩定的,因此每份報章的出紙數目,其實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廣告量的變化。由於香港絕大部分的媒體都是商營的,亦即要靠廣告及賣報紙的收入來維持,因此出紙多寡絕對可說是整個行業的盛衰寒暑表。就在此時,英國路透社新聞學院發表了一份「十分悲情」的新聞行業狀研究報告,包括建議政府要給予媒體稅務優惠,以及讓慈善基金提供協助,從而維持「高質素新聞工作」的生存機會。剎那間,教人深深感受到新聞業好像快要變成公益事業了!

上述研究報告是由專門研究數碼革命的牛津大學講師 Andrew Currah撰寫。儘管調查對象是英國傳媒機構,但由於英國傳媒的作業模式,除了英國廣播公司是靠公帑支持外,其他均要依靠市場運作來經營,因此其結論對包括香港在內的各地獨立媒體也甚具參考價值。

作者花了一年時間,走訪英國逾70家報章及電視台的負責人。他的主要結論是,「主要來自數碼革命的愈來愈大商業壓力,正從根本處衝擊支撐新聞工作的商業營運模式……這會弱化一些新聞機構,進而威脅新聞作業,包括影響其質素,以及令獨立、重事實的新聞愈來愈少。」

年輕人不看報的問題,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報業向前發展所遇到的頭號大問題,因為若失去了讀者,新聞業再沒有可能有廣告收入,其賴以生存的整套經營模式便會徹底崩潰。一旦這個局面出現,哪會有老闆願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好新聞。屆時,新聞業理應在行政、立法、司法以外扮演的第四權監察角色,真的不知從何說起。

過往,報業中人一直期望年輕人進入社會工作一段時間後,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會迫使他們回到報章的懷抱中去。不過,上述報告指出,「這樣的期待並沒有事實基礎……新聞業出版人可能要面對一個結構性的時代大轉變,因為下一代的消費者將會更依賴數碼互動平台,而隨年歲增加而回流到報業或電視的趨勢將會減弱。」

報告指出,儘管報業主及商業電視台均已努力進軍互聯網,並取得了一些成績,例如英國《衛報》網站所擁有的美國讀者人數已超越了美國本土的《洛杉磯時報》,但不幸的是,沒有人願意為互聯網上的資訊付鈔,因網上資訊是免費的概念早已深入民心,以致新聞從業員正為「如何把網上瀏覽量變現鈔」的問題苦惱不已。

同一時間,互聯網上的搜尋器愈來愈好用,特別是效率正與日俱增,任何人只要輸入關鍵詞,相關的資訊數秒間便可呈現眼前。上述報告指出,如今有多逾七成的新聞網站瀏覽量是來自搜尋器的,因而令後者可以分去新聞網站的大部分收益。這進一步令新聞機構的生存問題難有一個簡單的答案。近月來,全球經濟大滑坡亦令媒體所遇到的問題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如果大家認同獨立、公正的新聞工作是一個自由開放社會的必需品,相信不用多久,大家便要討論上述報告所提出的建議——用公共資源,例如特別的稅務優惠或慈善捐款,去維持新聞業的生存機會了。

這些言論,可能你會當是危言聳聽,又或者根本與你無尤,但我敢肯定,情況再無改善,又或無辦法另覓出路的話,新聞業,真的只會步音樂工業的後塵,就是一沉不起.

想不到,07年的"After Forever"會是他們的最後一作......雖然AF已經由早年的Gothic Metal發展至現在近Symphonic,甚至是"Invisable Circle"的前衛金屬曲風,但我感受到AF每一張album都在不斷保留自己優點同時也結合新元素,每一張album都貫注了100%的精力;另一方面,他們不斷進步的,不只是作品方面,在現場演出的live,也是非常出眾,尤其是賣力見稱,是名副其實的一隊live band.如果你有看一眾fanbs放上youtube的live video,你就會驚覺這場live到底是不是After Forever?而他們的live,就是如此地high!!

只可惜,滿以為他們簽了大牌Nuclear Blast,往後會一帆風順,怎知今天就已經宣告解散...


 
What a shame. *SIGH*
忍者ブログ[PR]
"Randy Liong" WROTE ALL ARTICLES.
PRODUCED BY SHINOBI.JP @ SAMURAI FACTOR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