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Girls in Wonderland

Indica - Valoissa (2008)


Vanilla Ninja - Blue Tattoo (2005)


Two Of A Kind - ST (2007)


Inja - Erased (2007)


Linda Bengtzing - Vild & Galen (2008)


Agnes - When The Night Falls (2006)


Gåte - Iselilja (2004)


Kari Rueslatten - Other Peoples Stories (2005)


Cara Dillon - Hill Of The Thieves (2008)


Anneke - Pure Air (2009)


Hydrogyn - Bombshell (2006)


Codigo Eterno - ST (2008)


Meldrum - Blowin' Up The Machine (2007)


Aloha From Hell - No More Days To Waste (2009)


Liv Kristine - Enter My Religion (2006)


Ranetki - ST (2006)


LaFee - Ring Frei (2009)


Triinu - Now And Forever (2008)


Seo Moon Tak - Now Here (2003)


Crucified Barbara - Til Death Do Us Party (2009)


Hysterica - Metal War (2009)


Gallhammer - Ill Innocence (2008)


Lisa Miskovsky - ST (2001)


Hanging Doll - Reason & Madness (2009)


Kingfisher Sky - Hallway of Dreams (2007)


Nina & Kim - ST (2001)


陰陽座 - 鳳翼麟瞳 (2003)

Profile
HN:
Randy Liong
年齢:
42
性別:
男性
誕生日:
1982/09/28
職業:
Drummer
趣味:
80 is Life
Calendar
12 2025/01 02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Now Playing
林海峰 - Yes, I do! (2009)


My Fav Books

1.Naomi Klein - The Shock Doctrine: The Rise of Disaster Capitalism (2007)


2.Fareed Zakaria - The Post American World (2008)


3. Andrew Hoberek - The Twilight of the Middle Class: Post-World War II American Fiction and White-Collar Work (2005)


4.Paul Krugman - 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 (2008)


5.Thomas L. Friedman - Hot, Flat, and Crowded: Why We Need a Green Revolution, and How It Can Renew America (2008)


6.Noam Chomsky - Media Control: Th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of Propaganda (2003)


7.Stephen King - Hearts In Atlantis (1999)


8.Frederick Taylor- The Berlin Wall: A World Divided,1961-1989 (2007)


9.Donald S. Passman -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Music Business (2006)


10.David Kusek - The Future of Music: Manifesto for the Digital Music Revolution (2008)
New Comment
[11/05 J翼兒]
[08/25 Randy]
[08/14 メガネy太郎]
[08/01 お知らせ]
[06/29 アフロ++]
Search Blog
P R
90's vision will revisit so soon.
ADMIN | ENTRY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2年前初識阿paul果陣佢俾我睇既cult經典,去到09年既今天,終於有DVD版!!

成套戲,其實好Q簡單:男主角本來係一個結他超廢而且無咩作為既後生仔,被樂隊踢左出黎之後巧遇一個巫婆,個巫婆同佢講可以達成佢任何心願,但條件係要用佢既靈魂黎交換...不過男主角諗都冇諗就即刻應承!而佢既心願,當然係要成為世界上最勁既結他手,結果巫婆真係幫佢達成願望(連個look都執正埋!神奇!),佢手野即刻去到Steve Vai級數,最後更加如佢所願,佢隊band開始出名,越來越多人因佢既驚人技術慕名而來......正當男主角名成利就之時,先被佢發現一樣事實:佢係永遠唔需要食野,當佢感覺到飢餓既時候,佢食咩野都冇用,只會嘔返出黎;唯一可以填肚既食物,就係食人!!

初初睇完成個故事,係真係覺得好戇9:柒,係柒在故意內容,畢竟劇情真係9唔搭8;但真,又真在片入面果種對搖滾同重金屬既果種執著,又真係頗能演繹出一眾80's metal manic既心態,令我呢D粉絲又愛又恨,睇完一次,唔知幾時再睇,唔睇又會好似錯過左一個rock influence / culture既戲....

不過,我都推薦D fans去睇呢一套野,但大前題一定要:
1.)你係一個cult movie既狂熱fans
2.)你自問係一個鐘意睇rock culture movie既人
3.)你係一個rocker / metalhead
4.)你係一個80's music lover,尤其係rock / metal果邊


以上4種是但一樣.唔係你睇完實屌到仆街.

p.s.屌還屌,唔好炸板,haha!

PR

繼續80年代電影回顧中.

今期翻睇左呢套"Satisfaction"(中文譯名幾乎搵唔到咁滯,無他,據阿paul講,香港上畫時間都少...但最尾問過佢D朋友先知!),第一原因,唔使講一定係Julia Roberts:當年茱姐未拍Pretty Woman之前,星運真係非常麻麻,要去到呢一套戲先至有一個比較似樣D既角色,而佢係89年先憑一套Mystic Pizza(中譯:芳心情濃)打開知名度,之後既事,大家應該好熟的了.

不過,係劇入面我仍然都係比較欣賞演阿Mooch既Trini Alvarado(即係之前講Times Square演Pamela果位)...80年都仲係13歲得意妹個樣,去到呢套片(88年)已經係21歲大個女了,雖然佢呢套劇戲份都係唔多,但勝在佢真係好有性格,但可惜,相比起其餘3個,都係唔係好出名....佢要去到94年既"Little Women"先至成名.遲來的春天.

呢套片係網上睇極度唔清晰,遲下返左隻DVD,再做一個詳細review.

p.s. HMV價都只係$85.真係進入Blu-ray的年代了!(開始冇人睇DVD!)

我想如果各位有一直看"亞洲週刊"的話,應該會知道在08年12月14日的封面故事,是以戰後伊拉克為題目,命名為"你不知道的伊拉克",當中作者在其最後一篇專欄訪問了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薩德.伊斯康德(Saad Eskander),向他了解伊拉克的現況,也揭露了美伊戰爭背後,一段鮮為人知的事,不單止美國,歐洲,甚至是全世界:他們都不知道,其實傷亡最慘重的,並非來自美國在2003年中攻入伊拉克的那一場戰爭......

(以下節綠自Netbooks)

「我漸漸發現,生活在今天的巴格達,最完美的人類應該是那些能隨時關起所有感官的人。失明或失聰不再是一種咒詛,而是一種變相的祝福。」 與死神每天擦身而過的薩德.伊斯康德在二○○七年二月的日記上這樣寫著。他是「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的館長,這家圖書館位於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巴格達。

 二○○三年「波灣戰爭」結束了海珊二十四年的極權統治,可是在美軍拒絕伸出援手、毫無保護之下的「伊圖」歷經了大火與水損等浩劫,復遭盜匪大肆劫掠(損失程度──檔案資料:60%、罕本藏書:95% 、手稿25%),「伊圖」儼然廢墟,伊斯康德到任時連椅子也沒得坐。「你會害怕嗎?」著名美國新聞節目主持人查理.蘿斯(Charlie Rose)這樣問伊斯康德。「不會。」「要是我害怕的話,也許就會離開巴格達。而『離開』不會是我的選擇……伊拉克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為何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呢?」。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擁有英國護照的伊斯康德,要離開這個烽火連天的地方其實是很容易,但這不是他所想要的。

伊斯康德的線上日記原刊登於「英國檔案管理員協會」和「大英圖書館」的網站上,從二○○六年十一月開始,到二○○七年七月為止,打動了無數的讀者。在他的日記裡,我們看到了一位前途本應充滿希望的年輕員工被活活刺死時,館長曾經灰心的說:「我非常沮喪地回到家。我抱了抱我六個月大的兒子,想著阿里留下的兩個兒子,一個六個月大,一個三歲。」又,館長如何用盡辨法試圖營救一個被綁架的館員的生命,結果還是徒然……

哀痛的同時,他努力把千瘡百孔的「伊圖」重建修復,除了獲得各國圖書館及不同組織的捐贈外,為了把珍貴的罕本找回來,館長甚至成為了「阿里巴巴」──親自開車到的前總統府(位於警戒森嚴的綠區)的車庫裡,把一箱箱君王政體時期及總統時期的史料給載走。

館長以簡單的文字,卻又不無痛心疾首的言辭,把重建「伊圖」時所發生的點滴真實的記錄下來:館外的世界是危機四伏,不知從哪兒來、何時來的各式種類的炸彈轟炸、恐怖分子的死亡恐嚇、綁架與滅絕人性的謀殺。加上貪污怠惰的政府官僚,無能上司的百般刁難,還得在沒電、沒水難以承受的酷熱環境下,一步一步把廢墟重建起來。

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資源的缺乏,館長與館員們揮灑著血和汗,搶救、捍衛自己國家的文化財產,以餵養在苦難中的伊拉克人民的心靈。

"這本書,我值得推薦予各位有心探求事實真相的人去買一本,尤其是現在PageOne做大減價的時候."


(1980年英國Promote Poster)


(81年Movie雜誌Vol.81內頁)

原本舊blog一早想寫好耐,但始終認為自己文筆太渣,唔夠料去寫呢套super cult-classic,但重複睇左2-3次,越睇就越有感覺,因為套戲入面Nicky呢個角色,實在係一個rocker既生活寫照:拾荒,流浪,低下層工作----總之就係爛撻撻既生活,而呢種生活文化亦係吾輩搖滾,重金屬既精神核心所在,所以對於我呢個以前都體會過既過來人,尤其是係阿paul呢一個同我有相同經歷,都係23-4,5歲左近週街盪既"前輩"級rock友黎講,會更加身同感受.

故事內容,大致上係講一個鐘意rock music但玩結他都幾屎下既少年犯Nicky(Robin Johnson飾),係一次搞事之後被人送左去精神病院,機緣巧合之下遇到議員個女Pamela(Trini Alvarado飾)---一個其實冇咩問題,只不過係因為細個果陣父母離異,加上內向性格,所以被老豆誤以為佢精神有事...後黎Pamela係病院入面一直有寫匿名信去一間名為WRJD既電台表達自己既心聲,從而認識到電台入面既DJ Johnny(Tim Curry飾);及後Pamela跟Nicky係病院相識,初時Pamela對Nicky果D癲癲得得既性格冇咩好感,但經歷一齊"逃院",一齊生活過,捱過之後,漸漸地,佢開始打開左自己既心窗,開始嘗試活出自己既人生,之後更加同Nicky組成隊band Sleaze Sister係Johnny既電台玩live;不過,Nicky之後為左要提高自己既知名度,不斷係街頭週圍大樓"掟"電視,Pamela勸阻無效,之後搞到不歡而散..Nicky大受打擊,係失去好拍檔兼好友之後,Nicky先知道原來Pamela係佢心中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佢既精神支柱,而2人大家最後都知大家缺一不可,最後終於再走埋一齊,成功係紐約既Times Square出show,完成Nicky既心願(之不過Nicky都仲未唱完一首歌,警察就已經上門捉人,Nicky即刻跳入人群中閃人...);Nicky同Pamela,佢地都永遠互相記住對方.

成套戲最深刻印象既,一定係Robin Johnson呢個後生女(當時)入形入格既演技,真係完全演活到一個係80年代成長既一群----一班係越戰後出生,但又經歷過70年代文化運動,滯漲帶黎既經濟不景,佢地都感到無助,徬徨,好似DJ Johnny係電台讀出Pamela寄俾電台既匿名信中透露心聲一樣:"我感到冰冷,既沒有朋友,又不懂運動,我好像被社會拋棄了."而音樂,係佢地唯一一個途徑,可以將不安,憂慮甚至係憤怒都完全拋開既容身之所---你可以話係發洩,你可以話係逃避,whatever...而片中Nicky既角色,就係阿paul, Ricky佢地果一輩既縮影;雖然係香港黎講,打爛車頭燈,掟電視落街係過份左D,而我亦都唔係提倡D人去做一個有破壞,冇建設,但D人,其實知唔知呢D行為,係有一種作為對社會反抗既意識係度?而呢個,亦係搖滾同重金屬既精神所在.
而另外一點,就係Nicky果一種流浪既rocker生活:街頭流浪,打工只係為左應付生活,熱衷於音樂,不受拘束...好多以搖滾,重金屬為題材既movie,大部份都係以呢種生活作為藍本,但時代唔同,而家好多既rock movie唔係個character家景富裕到可以俾條蛋散可以係度扮rock溝女,就係成日脫離現實,下下有奇蹟出現,根本就冇說服力可言;而且,呢一種蒼桑,飽經風霜既look及feeling,已經俾人濫用.(係直頭搞亂攤檔,整到個分界線非常模糊:例如個rock友係真係好tough,但外人就會覺得佢扮野).我覺得,可以拍出果種raw感,同埋真係"prototype"最基本,最原始既rocker feel,都係呢套Times Square.

所以,阿Paul睇完,都要我搵返隻俾佢----因為呢D生活,就係佢後生時既寫照.

p.s.寫完,都係覺得文筆不佳,始終我都係一個講野叻過寫野既人.haha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Charles Dickens, the Author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這個是最好的年代,也是個最壞的年代." - 查理狄更斯,著名英國文學"雙城記"的作者)

2008年,實在是一個轉捩點的關鍵年份.

CNN的節目主持人,曾擔任國際時事權威雜誌Newsweek主篇,在Time週刊選為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之知識分子的Fareed Zakaria,一開始就在其今年5月中發表的新作"後美國世界"(The Post American World)引用著名的英國文學學者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句對白作開頭,似乎,他一早在寫這本書前,就已經充分預測到世界局勢會有極大轉變.

作者指出,在近500年來我們的世界經歷了3次結構性的轉變:第一次是在始於15世紀,在19世紀急速加劇進化的西方世界崛起,諸如科學與技術,商業及資本主義,農業及產業革命,不但孕育了我們現代所知的"現代性"(modernity),更延長了西方世界政治支配列國的優勢;英國,德意志,法國等,都是在第一次轉變中領導群雄.

第二次轉變則是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美國在18世紀中期完結了南北內戰,著實地進行工業化之後,就成為了自羅馬帝國以來最強大的國家,而且還是唯一一個國家在軍事,經濟上可以媲美整個國際組織---國際聯盟.上個世紀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及最重要的---理念,大部份都是由美國主導,而近20年,即自20世紀70年代末之主導地位更是超然,是現代史上一個前所未見的景象.

而如今21世紀甫開始,我們在現在所經歷的,是一個全球崛起(The rise of the rest),或簡單一點,稱為"群雄並起"的年代.世界各國不單止在經濟成長率增長驚人,一些以往被標籤為貧窮的代名詞,如印度,巴西等,他們在過去的1,20年之間,尤其是近幾年,差不多每年以接近7-8%的極高比率急速成長;而在高盛在2005年的99號報告中,更預測未來30年內,金磚四國(BRICs,即巴西=B,俄羅斯=R,印度=I及中國=C)的GDP會首次超越G6(六大工業國),股票市場升值達66倍;而且在好些非洲國家如尼日尼亞等,都有4%以上的增長.

在政治,軍事上,我們仍然是身處在單一超強的世界中,但隨著中國的崛起,及俄羅斯在經歷了前蘇聯解體後的不振及接近20年的休養生息,美國也不敢說是佔了絕對優勢;而在產業,金融,文化,教育,社會上,我們正逐步擺脫美國的單一支配,漸漸的形成一個由眾多國家及組織共同界定與監察的"後美國世界",即作在此書要表達的題目.

尤其是在金融海嘯---這個自1929年經濟大衰退(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領導地位雖然不會一下子消失,但也會漸漸減少甚至淡化.而我們,在身處這個後美國世界裡,會有什麼樣的轉變?

作者會在此書中,一一道中箇中原因,分析,再討論.


"My 2008's best of."

忍者ブログ[PR]
"Randy Liong" WROTE ALL ARTICLES.
PRODUCED BY SHINOBI.JP @ SAMURAI FACTORY INC.